2025年9月26日,美国陆军部长丹尼尔・德里斯科尔在播客节目“肖恩·瑞安秀(Shawn Ryan show)”中丰泰优配,面对主持人关于中美军事技术差距的提问,这位负责陆军现代化的核心官员直言不讳:“美国确实在很多方面落后中国,但打起仗来,美国士兵肯定赢!”
那么,他是如何得出这样有违常识的结论?
美国陆军部长丹尼尔·德里斯科尔接受采访画面
德里斯科尔的“技术短板论”并非空谈,而是基于美军装备发展的现实瓶颈,最典型的案例是主战坦克领域的被动追赶。
2025年9月2日,美国陆军地面作战系统项目办公室向洛克希德・马丁、通用动力等军工企业紧急下发调研问卷,要求9月2日前提交M1E3主战坦克的产能评估报告,而这个截止日期恰好定在中国抗战胜利80周年阅兵前一天。
展开剩余86%此举被外界解读为对标中国刚公开亮相的100式坦克——这款40吨级中型坦克搭载360度有源相控阵雷达,可接入全域作战数据链,还配备反无人机专属火力,完全跳出传统坦克的设计逻辑,成为战场数字化节点。
反观美军的M1E3,仍未摆脱冷战思维的桎梏。该项目源于2023年M1A2SEPv4升级计划的夭折,后者因平台架构老化无法兼容AI与无人系统被迫终止。M1E3虽号称全面重构,却仍坚持60吨级重型设计,主炮主导的突击框架与上世纪80年代的初代型号并无本质区别。
美国陆军战争学院报告指出,在乌克兰战场,传统重型坦克被无人机引导火力摧毁的案例占比超70%,而中国100式坦克的轻量化、智能化设计恰好规避了这一致命弱点。这种代际差距让德里斯科尔不得不承认,“在地面装备的技术定义权上,我们已失去先手。”
除了坦克之外,导弹与定位系统的短板同样刺眼。
2025年上半年,美军高超音速导弹试验连续三次失败,其中AGM-183A导弹因助推器分离故障坠入太平洋,导致陆军“远程精确火力”计划受阻。
更尴尬的是反无人机装备的成本倒挂——美军列装的“郊狼”反无人机系统单价达20万美元,而中国同类型号成本仅1万美元,20倍的价差让大规模列装沦为空谈。
为弥补定位系统缺陷,美军在2025财年投入5亿美元采购MAPS车载定位系统,这套依赖传感器融合技术的GPS替代品,虽能抗干扰却存在0.8米的定位误差,与中国北斗系统0.1米的精度仍有差距。
在这样的技术背景下,德里斯科尔强调“士兵素养优势”显得刻意而紧迫。
他在播客中举例,美军步兵班可在GPS中断后45秒内完成传统地形测绘与战术定位,而“对手需要更长时间”。
但美军内部数据却暴露了底气不足:2022至2024年,陆军征兵缺口累计达20%,2025年即便放宽学历标准完成征兵目标,基础训练合格率仍同比下降5%。更严峻的是兵源质量下滑,适龄青年中仅23%符合入伍标准,肥胖率超40%,毒品检测阳性率较五年前上升12%。
为留住技术人才,陆军9月成立“人才审查小组”,明确10月起优先保障无人机操作、自主系统维护等岗位的人员留存,这种对技术兵的依赖,与“人力制胜”的表态形成鲜明反差。而且,言论与行动的矛盾更体现在军费投向的优先级上。
德里斯科尔上任后砍掉480亿美元“非必要开支”,但这些资金并未流向传统步兵训练,而是全部注入反无人机系统、量子通信、神经链接等前沿领域。陆军还专门设立7.5亿美元基金,联合硅谷中小企业研发军事AI算法,试图在智能决策领域扳回一局。
2025年5月,陆军取消“灰鹰”无人机项目的同时,启动“人机混合小队”计划,要求2026年前实现每个步兵班配备2台自主作战机器人,这种“一边弃旧一边追新”的操作,暴露了对技术主导战场的真实认知。
除此之外,战略算计成为这番言论的另一重底色。
2025年3月,美国防部秘密备忘录将中国定为“唯一步调威胁”,计划削减欧洲驻军以集中资源转向亚太。对盟友宣扬“人力优势”,实则是为了缓解其技术焦虑——欧洲北约国家装备的美制武器占比超60%,一旦承认技术落后,可能引发盟友对装备可靠性的质疑。
更深层的意图在于误导对手,渲染“技术无用论”,本质是希望中国放缓军事研发节奏,为美军争取追赶时间。
美军自身的演习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:在2025年“太平洋卫士”军演中,配备智能终端与无人机协同的模拟分队,作战效率是传统步兵班的3.2倍。而德里斯科尔口中“45秒定位”的传统战术,在无人机侦察半径达50公里的现代战场,早已失去实战价值。
与德里斯科尔的言论相比,国际社会的反应更显理性。
《简氏防务周刊》评论指出,“美军既想维持技术霸权叙事,又要掩盖当前短板,导致言论出现自我矛盾。”俄罗斯军事专家亚历山大・赫拉姆奇欣则一针见血地指出,“当中国士兵已配备单兵智能终端时,强调‘肉搏优势’不过是自欺欺人。”
在亚太地区,美国盟友的动作更能说明问题——日本陆上自卫队近期加速采购中国产商用无人机用于侦察训练,韩国则推迟了与美军联合研发步兵装备的计划。
当然,德里斯科尔或许清楚言论的破绽。
他在播客结尾补充,“技术追赶需要时间,士兵的战斗意志是这段过渡期的保障。”但陆军的装备发展计划却透露了真实期许:M1E3坦克要求2027年形成初始作战能力,MAPS定位系统计划2028年实现精度升级,这些时间节点背后,是对技术差距的清醒认知。
当被追问“若技术始终落后怎么办”时,这位陆军部长沉默了两秒,只留下一句“士兵永远是最后一道防线”。
如今,美军的技术追赶与人力宣传仍在并行。内华达州的训练基地里,士兵们既要练习传统战术规避,又要熟悉新型机器人的协同操作;国会听证会上,陆军官员一边申请更多技术研发经费,一边强调“人的不可替代性”。
这种分裂的状态,或许正是当下美国陆军最真实的写照——在承认差距与维持自信之间,试图寻找一条艰难的平衡之路。而德里斯科尔的言论,不过是这种平衡术在公众视野中的一次集中展现。
观察者网2025-09-29《美陆军部长“打气”:中国技术先进,可咱兵员素质强……》
观察者网2025-09-29《美陆军部长“打气”:中国技术先进,可咱兵员素质强……》
发布于:陕西省优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