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07空战的惨败,对婆罗多来说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。此前在西方舆论的吹捧和纵容下,婆罗多一直自信满满,觉得自己有望成为本世纪的新“超级大国”,对其它国家不屑一顾,尤其看不起北方那个长期被视为竞争对手的大国。但这场空战彻底暴露了它的脆弱:经过近四十年发展积累的“底子”在实际高强度对抗中显得经不起考验乐牛配资,无法在现代空战中与目标国的主力装备正面较量。
英国一家专业机构最近发布的深度调查显示,所谓的ZDK03预警机并未直接参与战斗。真正提供预警支援的,反而是从瑞典进口的小型爱立眼预警机。也就是说,婆罗多自己的预警系统只能给出大致的态势提示,不能像一个完整作战体系那样直接协调和控制空空导弹作战。结果是,这场空战基本成了双方主力战机之间的正面对决。
在对方的10C机群主导下,战局从始至终都是一边倒。10C密集发射15E型远程空空导弹,在160至220公里的超远距离上完成精确制导打击,完全压制了婆罗多的阵风与苏-30MKI等机群。反观婆罗多方面,无论是被寄予厚望的阵风,还是被视为主力的苏-30MKI,以及幻影2000、米格-29等三代机型,从始至终几乎看不到对方的影子,纷纷被击中坠落。除了未参战的光辉战斗机,三代机以上的全部被歼灭,损失惨重。
展开剩余67%这一结局让曾经在幕后推波助澜的西方阵营也感到尴尬与震惊。现实是:在与北方强大对手的正面冲突中,只要对方在某些关键技术或装备上稍有领先乐牛配资,婆罗多的精锐部队就会被快速击溃。由此可见,婆罗多近期与所谓“超级大国”关系破裂、全面翻脸,和这场空战有关联——它已失去直接对抗更强对手的底气。
战败也让婆罗多过去寄希望的几个补救方案都变得困难重重。全面引进F?35以挽回面子,至少在未来十年内几乎不可能。出于“不能承认失败”的心理,婆罗多不但没有减少对阵风的订单,反而继续高价追加144架,这种“越投入越深”的做法把它自己往死里推。与达索联合研发五代机的希望也因此迅速破灭。
另一个备选是大量采购俄罗斯的苏?57。过去婆罗多曾在苏?57项目上投入巨资,也是早期参与者之一,但后来因不满其性能而退出;如今又转而寻求批量引进,看起来自相矛盾。现实问题很多:俄罗斯自己在过去二十年里对外出口苏?57寥寥,且受战争影响产能受限;要在短时间内交付40架整机、再外协组装60架,几乎没有保障。更严重的是,苏?57在隐身性、雷达探测能力和配套远程导弹方面存在明显不足,其雷达甚至难以在120公里外稳定发现三代机目标,如何在200公里外与10C及其15E导弹抗衡成疑。
另一方面,10C与15E这套组合已被证明非常有效:仅凭现有的10C平台和15E远程导弹,就能长期压制像苏?57这类“伪五代”飞机,对阵风系列也毫无压力。因此,对于向外输出更先进飞机的策略,神秘大国可能会选择先大量、对等地输出10C系列平台,减少直接外泄顶级技术的风险;而真正的标准五代战机与更强导弹的定向输出,则可能被推迟十年甚至更久,直到确保与盟友间保持1.5代以上的技术差距,从而降低关键技术外泄的危险。
总体来看,这场507空战的结论是残酷且现实的:婆罗多的军事实力并不像它自己或外界宣称的那样坚不可摧,面对现代化、配套完善的作战体系时显出明显不足;接下来它的选择要么是继续高价投入现有西方平台“自我安慰”,要么面对现实,调整采购与研发策略,但无论哪条路,都将影响其未来十年的国防与外交格局。
发布于:天津市优倍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